【德美骨科康复】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的核心要点!

骨科康复

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及社会功能障碍,增强其自立能力,改变其生活状态,使其最终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骨科康复是康复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各类骨科疾病、创伤的保守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的概念,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康复医学和骨科学的密切关系,也揭示出了骨科康复良性发展的立足之本。

骨科与康复科之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康复医学科迅速发展,康复条件越来越完善,康复科医生与骨科医生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康复方案,患者便可以选择更加合理、先进的康复手段,尽早康复并回归社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同样的损伤。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格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

 

 

 

 

 

 

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

“骨科术后康复一体化”,对康复如是,骨科亦如是,因此,若要回答“骨科哪些情况需要康复治疗?”答案其实很简单——所有情况。

骨科疾病及创伤保守治疗中的康复:

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康复的介入除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对延缓病程、改善远期转归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各类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神经等组织损伤后,无论是否制动,都势必会出现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以及重获功能。

骨科围手术期康复:

与保守治疗中的骨科康复相比,骨科围手术期康复似乎更体现出了康复的价值。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各类骨科手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手术医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骨科康复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如果你还以为骨科康复只是“烤烤电”,那么你就out了,声、光、电、热、力、水、冷、磁等多种物理因子都可以应用于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更是各类骨科伤病必不可少的治疗项目之一。

骨科康复需要注意些什么?
1、摒弃“养病”的想法,树立“早期康复”正确观念

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因此必须把握早期良好的治疗时机,在各项功能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现减退时就进行练习和治疗,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做到“早期康复,早期受益”。

2、康复治疗方案个体化

各种移动终端新媒体及书本提供给大家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方法及数据都是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的,具体使用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及伤病和手术情况的不同,在专业医生指导的下开始和完成练习。

3、练习中疼痛和肿胀的控制

关节及肢体的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和现象。直到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新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到和健侧接近。肿胀突然加重时应该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亦须及时就医。

4、肌力练习的疲劳

一般性的肌力练习都要求每次集中练习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3小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还要注意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样即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最佳练习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

5、关节活动范围

伤病或手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每日练习时应力求角度有所改善(某些手术对活动范围练习有特殊要求,应按照专业医生及指定康复计划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更不能以反复活动的方式进行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积液甚至骨化性肌炎等不良后果。

6、冰敷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或伤病肢体长时间负荷运动(如站立、行走、持物、负重等)后最好立即冰敷15—20分钟左右。如果关节或肢体肿、痛、发热明显,可以增加冰敷频率,甚至可以每1-2小时就冰敷1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水平,减轻疼痛、水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7、遗忘

在康复的适当时候要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否则只会加重心理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碍。

8、克服练习中的惰性和急躁情绪,康复练习要持之以恒

多数功能练习较为枯燥,很难坚持。但是,组织愈合及功能改善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需要一段时间,盲目追求进度极有可能事倍功半。有些情况下,康复治疗的周期非常漫长,很多功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练习,并逐渐将练习习惯化才能受益终生。而对于那些长期功能受限的患者,则更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坚持治疗和练习。